胸怀报国志,毕生献农工——追记农工党枣庄市委会原主委李海亭

来源:农工党枣庄市委  时间:2019-01-07 09:57:58  编辑:

在农工党枣庄地方组织的发展历程中,有许许多多老前辈为农工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已故的李海亭老主委。正是在李海亭的多年奔走,积极努力下,农工党在枣庄大地上生根发芽,不断壮大,直到成立了枣庄市委会,枣庄也成为山东省较早成立农工党市级组织的城市。
李海亭1921年出生在战乱动荡的旧中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祖籍浙江省吴兴县双林镇。他自幼在上海长大,面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立志学医,希望用自己的医术为劳苦大众解除病痛。医科学校毕业后, 1942年在上海成立了牙科诊所,以他精湛的技艺,热情的服务,赢得人们的赞誉。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国家建设欣欣向荣,李海亭深刻感受到了新旧中国的巨大差异,树立起为建设新中国奉献终生的信念。建国初期,上海口腔科医生短缺,李海亭毅然关闭了自己的牙科诊所,放弃了丰厚的收入,于1952年进入上海市静安区牙病防治所担任牙科医师。关闭自己的诊所,意味着收入要减少很多,可他认为,既然我现在是国家的主人了,就要为国家多做事情,正如李海亭常挂在嘴边的话:做人不能光想着自己。
1960年国家进行三线建设,号召先进地区的人才支援落后地区。离开繁华的大上海,到条件艰苦的落后地区,这是个很大的考验,李海亭义无反顾地报了名,只身来到枣庄。当他坐着北上的列车望着站台上依依不舍的亲人,他没有任何豪言壮语,只是告诉家人要好好生活,努力工作。列车一路向北,大上海那耀眼的霓虹灯渐渐远去,此刻他的心情却难以平复,他坚信未来的中国会出现无数个像大上海一样繁华的都市。来到枣庄后他先是到山东省薛城区大东钢厂职工医院工作,后转入枣庄矿务局中心医院(现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工作中,他满怀激情,以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赢得患者的信赖和医院领导及同事的称赞。他严谨治学,勤于总结,所撰写的论文如《自体牙移植的经验和体会》、《腭裂修复加咽吞后壁瓣转移的临床应用》、《三叉神经末端撕脱术的改进法》等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曾2次荣获枣庄市、矿务局科技成果三等奖,他的成绩曾在省报刊上报道。做为口腔科主任医师,李海亭刻苦钻研医术,成功进行了牙齿种植手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枣庄地区缺乏专业的口腔科医生,他工作中注重传、帮、带,为周边医院培养了大批口腔医师。
李海亭常年与上海的家人分居两地,在上海的老人、爱人、孩子他都无法照顾,老人和孩子因为思念他常常给他写信,每次收到家里的来信,他都难过好一阵子,他经常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来到枣庄,只有舍弃我的小家,才能为大家,我虽然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但是我只要成为一名好医生就足够了,亏欠家庭的待我退休了再去弥补吧!”终于到了退休年龄,可是因为医院工作需要,李海亭又延期了六年才退休,退休后为了农工党的发展又在农工党市委会机关上班,一直坚持到70岁,才回到上海休养。
年轻时期,李海亭积极接受进步思想,成长为一名进步青年,当时他接触了农工党后,他感到农工党和共产党一样,都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政党,做为一名医生加入农工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一样能为人民服务,于是在1957年李海亭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正式成为一名农工党员。入党后,李海亭严格要求自己,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来到枣庄工作后李海亭是枣庄市唯一的一名农工党员,由于当时枣庄没有农工党组织,他在本单位主动要求参加中共党组织的学习活动,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枣庄没有农工党组织,一直是李海亭的一块心病,如何把枣庄农工党发展起来,成为他的一个使命。改革开放后,我国各项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李海亭意识到枣庄成立农工党组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为成立农工党枣庄市委会积极奔走。1980年4月29日,他做为枣庄市唯一的一名农工党员,参加了中共枣庄市委举行的民主协商会。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共枣庄市委统战部支持发展农工党新党员,为成立农工党枣庄市委会积极准备。1982年之前由于枣庄没有农工党组织,李海亭同志的组织关系一直由农工党济南市委会代管,最初发展新党员时,因必须要有2名老党员作介绍人,为此李海亭及时向中共枣庄市委统战部汇报,在中共枣庄市委统战部协助下,请示了农工党中央,农工党中央批复,枣庄市可先行筹备建立农工党中央直属枣庄小组,农工党中央指派农工党济南市委会派员来枣庄发展新党员。随着李洪恩(1982年9月由农工党济南市委会批准加入农工党)、杜胜(1982年9月由农工党济南市委会批准加入农工党)等同志陆续加入农工党,成立小组的条件已经成熟。1982年,农工党中央直属枣庄小组成立,李海亭为组长。1983年8月27日,农工党中央直属枣庄支部成立。李海亭担任支部主委。随着枣庄农工党的发展,1985年12月,农工党中央对枣庄市成立农工党地方组织进行了批复,同意在枣庄市设立农工党市级组织。1985年12月13日,中共枣庄市委领导、农工党济南市委会负责同志亲临参加,中国农工民主党枣庄市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成立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枣庄市委员会(以下简称农工党枣庄市委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农工民主党枣庄市第一届委员会,李海亭担任主任委员。1986年初枣庄市委会机关读物《枣庄农工》简报第一期出版。1987年6月17日,农工党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李海亭被选为代表出席了会议。1990年至2002年李海亭陆续担任第二、三、四届名誉主委。
李海亭在做好医务工作和党务工作之余积极从事社会服务工作。1981年5月,李海亭出席了农工党中央“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他的先进事迹在1983年底山东省暨济南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汇报展览上展出。1983年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他带领口腔科同志深入矿区,诊治了80多名口腔疾病患者,这一事迹刊登在《枣庄日报》上。作为薛城区政协副主席,他积极参加政协工作、活动,参与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查活动、参加政协组织的访贫送医、为敬老院老人查体,为女教师查体等活动。1985年5月,农工党中央直属枣庄支部特邀请济南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袁芝霞主任(济南农工党员)做口腔粘膜疾病治疗讲座,枣庄市口腔医务工作者、枣庄市卫校83级口腔班同学120余人参加了听讲;6月,参加农工党中央召开的“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和表彰大会; 9月参加枣庄市政协卫生组组织的市政协委员赴山亭区冯卯公社医疗服务活动;同年李海亭代表市委会出席了市政协召开的庆祝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和台儿庄大捷45周年纪念大会。
“文革”期间,李海亭遭到了极“左”路线的迫害,他有搜集古币的爱好,却因此被列为“反革命罪证”查抄没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组织上给李海亭落实了政策,把被抄收的古币如数归还给他,这使他百感交集,热泪盈眶。他拒绝了商人的高价收买,拒绝了好友用高档商品的兑换。1980年底,他把几十年来收集和珍藏的各种珍贵古币共计2960张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其中有宋、明、清的宝钞,有解放前的各种钞票,有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使用的货币,有孙中山先生在国外印制发行的金币卷,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解放后发行的纸币。他的这一爱国行动,受到国家、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及有关文物保管单位的高度重视,中央派专人赶来枣庄接受捐赠。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和近代金融货币的发展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中国人民银行表彰李海亭同志为“历史货币捐赠者”并颁发了荣誉证书,《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光明日报》《枣庄日报》和全国多家报刊,以及中央和省、市电视台均为此作了专门的报道。
李海亭返沪休养时已年逾古稀,在上海生活期间,他富有爱心,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他在社区设摊义务为居民量血压、讲授养生保健知识,对于登门求医的邻居或慕名而来的病人,他都热情相待,认真诊疗或提出医疗建议。尽管他退休后养老金并不高,个人生活非常节俭,他仍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主动参与各项爱心捐助、扶贫解困活动。2015年7月,李海亭在儿女们的陪同下,坐着轮椅来到居委会,亲手捧上1.5万元捐助“山北家园爱心基金”,用于帮助山北小区特困家庭。这次捐助,相当于李海亭的3个月养老金,他却说,“我年纪大了,想尽我所能回馈社会,将爱心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他的影响下,如今他儿孙晚辈都学有所成,其中有7位是医生,堪称“医学世家”。
李海亭在上海期间,仍时刻关心枣庄农工党及枣矿集团中心医院的发展,他时常说,我把人生最美好最重要的阶段都献给了枣庄,枣庄就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每当枣庄市委会或枣矿集团中心医院领导去上海探望他时,他都非常激动,拉住他们的手详细询问枣庄的发展变化,当得知京沪高铁开通了,坐高铁枣庄到上海的时间不到3个小时,他兴奋地说:“了不起啊,我一定要坐着高铁去枣庄看看”。但由于他年事已高,直到去世也没能实现这一愿望。
2017年8月15日李海亭在上海去世,享年96岁。他去世后,他大儿子动情地说:“父亲的一生过得非常有意义,他是一个好医生、一个好父亲,他虽然没有给子女留下丰厚的财产,却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为有这样一位父亲感到骄傲。”
李海亭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事业和人民,他高尚的风格、精湛的技术、严谨的态度、乐观的精神是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为农工党人,做为中心医院人,为能有这样的老前辈而深感骄傲。李海亭同志的事迹看似普通,但是普通中透露着伟大,那就是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李海亭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为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