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动态】糖尿病监测防治任重道远——访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逄曙光

来源:联合日报  时间:2019-02-18 11:12:31

逄曙光,农工济南市委副主委,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访美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泉城十大名医。山东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防治分会主委。在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脂血症、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肥胖、垂体瘤、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有丰富经验和深入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市级课题多项,发表SCI收录论文及国家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以第一位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
糖尿病,一个悄然崛起的恶魔,正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在我们身边疯狂蔓延,并恣意肆虐凌辱着人类最宝贵的生命。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的调查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1979年不到1%,到现在的10.9%,短短40年间,糖尿病的蔓延趋势尤为迅猛,患病率呈井喷式增长。不仅如此,我国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数占总人口的50.1%。也就是说,不到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属于糖尿病前期。
2016年,国家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对慢病管理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并要求重点推进慢病综合防治工作,其中包括实现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
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内分泌领域著名专家逄曙光。
记者: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糖尿病人群,现已成为我国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作为这个疾病领域的专家,您能否给我们做一些更具体的介绍?
逄曙光:中国糖尿病发病和流行趋势日益严重。据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发布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1.14亿,超过美国、印度,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而在同年,约有130万中国人死于糖尿病,其中40.8%在60岁以下。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若不尽快采取行动,到2040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增至1.5亿人。
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每年用于糖尿病的医疗支出,已占总医疗支出的13%。仅2015年全国糖尿病医疗相关支出就达51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所以,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势必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如果这一严峻问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届时“糖潮之患”将超出单纯的医学范畴,上升为足以令政府和财政部门头痛的经济问题,乃至演变成为社会问题。
记者:您能否介绍一下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监测状况?
逄曙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高血糖状态容易导致慢性组织、器官的损害,从而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多种器官组织。因而,持续而准确的血糖监测,是所有糖尿病管理方案的基础,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但从我国现有的状况来看,情况并不理想,患者的自我监测依从性差,已成为我国糖尿病管理的主要障碍之一。
根据一项覆盖中国29个省份、5953名糖尿病患者的调查显示,高达81.02%的糖尿病患者没有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血糖监测;在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有33%的患者从未进行血糖监测。
中国医师协会近期合作发起的一项调研也显示了相似的结果:中国至少有74%的糖尿病人群,没有遵照医师建议监测血糖。想要改善这一现状,最关键的还是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持续教育,让大家形成坚持测血糖的意识。另一方面,在技术支持上,我们也希望能有更好、更方便的解决方案出台,提高患者依从性。
记者: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逄曙光: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非常重要的手段。持续而准确的血糖监测,既是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疾病的关键,也能降低出现诸如心脏病、肾衰竭和糖尿病足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从而达到更好的健康状态。
糖尿病患者每天测血糖的次数越多,就越能客观地反映出血糖波动情况,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血糖水平。只有全面了解了血糖水平,患者和医生才能及时采取行动,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不过在现实生活里,很多患者反映,现有的指尖采血监测方法不仅痛苦,而且操作也比较麻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
记者: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规范的血糖监测和管理?对此您有何建议?
逄曙光:血糖监测一定要按照医生要求的频次来进行,不能嫌麻烦。一般要求血糖监测频率要根据患者情况而定,每天2~5次,情况严重者每天需要5~7次血糖监测。因为测血糖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当下时点的血糖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频繁的监测来看血糖整体的变化情况和规律,并以此为参考,调整生活饮食习惯和治疗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管理糖尿病,实现更加高质量的生活。
记者:规范化的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有何帮助?
逄曙光:医生如果能直观了解患者日常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变化趋势,更多了解到患者目前的饮食、运动等生活行为对血糖影响的具体信息,医生就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临床决策的制定。所以说,规范的血糖监测非常有指导意义。
记者: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管理及院内管理有何重要意义?
逄曙光:院内血糖监测,不仅仅是针对糖尿病患者, 住院期间,应激、药物等原因,均可能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因此,院内血糖管理不应只局限于糖尿病患者,积极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浓度,也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临床结果。
记者:您对改善糖尿病管理有什么建议?
逄曙光:糖尿病管理要从五个方面着手:健康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这五要素也被称为糖尿病管理的“五驾马车”。五驾马车中,“血糖监测”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19年发布的《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第一次把“血糖监测”“糖尿病技术”作为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的部分,设置独立章节,予以指导临床医生。
记者:就您看来,血糖监测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逄曙光:这么多年来,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血糖监测产品越做越轻便、越来越容易被患者接受,而且在精准性上也有所提升。不过,指尖采血仍是目前主流的测量方式。考虑到患者的依从性和需求,相信无痛和全景式的血糖监测方式,会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从临床的角度看,能便捷地提供足够的葡萄糖波动、数据图谱信息的产品,是临床的迫切需求。
而在数年前便诞生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不仅可以实时显示葡萄糖数据,还可以提供全景式动态葡萄糖数据报告,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血糖谱。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更好的技术问世。
记者: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在国外发展情况怎样?
逄曙光:2014年,一种新型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获批在欧盟上市,为血糖监测领域带来了重大革新。该监测技术不需要指血校准,只需要扫描,就可以获知即时葡萄糖值,并可提供14天的动态葡萄糖图谱,引起了临床医师和糖尿病患者的关注。
目前已在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印度、巴西、加拿大、南非等43个主流市场获批上市,并已在31个国家获得了医保报销资格。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在全球各地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高度青睐。
记者:目前国内市场上是否已有此类产品上市?
逄曙光:令人欣喜的是,这一黑科技已于2016年登陆中国。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很好地满足了患者和临床的需求,彻底颠覆了现有的血糖监测和糖尿病管理方式。
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包括植入皮下的传感器和触屏阅读器两部分,其主要技术原理与传统连续性葡萄糖监测技术相似,通过传感器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最长可佩戴14天。显著特点是,采用工厂校准原理,免每日指血校正。使用时将触屏阅读器扫描传感器,即可获取当前葡萄糖数据,并提供既往8 小时及24小时的动态葡萄糖曲线。系统可生成数种报告,包括动态葡萄糖图谱(需要≥5天的监测数据才能形成)、每日葡萄糖结果总结及葡萄糖波动趋势等,可以了解饮食、运动、药物及胰岛素对葡萄糖波动的影响。动态葡萄糖图谱能直观展现个体日常的葡萄糖变化,以及低血糖和高血糖的变化趋势,从而帮助更好地管理糖尿病,为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随着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技术进入中国,临床医生正在与时俱进,转变观念,采用这种新型葡萄糖监测系统,更好地管理糖尿病患者。目前已有26个省开展了临床使用,并在20个省获得了医保报销资格,在临床和患者中有很好的口碑。
记者:您对糖尿病监测技术的发展有何建议?
逄曙光:出台相关政策,让先进的糖尿病监测技术和管理理念,尽快落地中国各省,切实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目前,连续性葡萄糖监测技术在全球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自连续性葡萄糖监测技术问世之后,不同公司的不同产品陆续上市,且有不同的报告、指标及查看方式,为临床医生带来了诸多不便。建议尽快实施统一的行业标准,将不同的连续性葡萄糖监测数据以标准化形式呈现。另外,要尽快将能持续监测7天以上,具备动态葡萄糖图谱的监测技术纳入医保,让更多的患者能享受到先进的技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对慢病实施管理,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